2025年7月14日趣策略,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俄罗斯与北约爆发冲突,德国军队将毫不犹豫地“杀死”俄罗斯士兵。此番言论引发了极大关注,也激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回应。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立即对外发布声明,批评德国言辞激烈,指出德国正“再次变得危险”。
这种言辞来自于德国,尤其是德国这样一个历经二战创伤、一直以来保持谨慎的国家,不禁让人质疑:它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会公开表现出对俄罗斯如此敌对的态度?
如今的德国,确实变了。俄罗斯很清楚,这背后的含义。这一番话并非来自某位退休将军在酒桌上的闲聊,而是现任德国防长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的正式表态。皮斯托里乌斯毫不含糊地说道:“如果俄罗斯发动攻击,德国的军人将毫不手软,直接杀死俄罗斯士兵。”这不仅是“抵抗”或“打击”,而是明言“杀死”,言辞如此尖锐和严厉,令人不寒而栗。更为惊讶的是,这番话并非在某个隐秘的军事会议上发表,而是出现在国际媒体的头版头条,德国显然是要向世界宣布:不再是过去那个仅仅依赖经济力量、对军事行动保持谨慎态度的“经济巨人”,而是一个充满军事野心的新德国。
展开剩余80%事实上,德国的态度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体现。就在皮斯托里乌斯发表激烈言论的前一个多月,德国派遣了一支完整的旅级部队进驻立陶宛,成为二战后第一次在境外部署常规驻军。而且,这支部队距离俄罗斯边境的距离极近,这无疑是德国军力展示的又一例证。
俄罗斯对此显然感到了压力。佩斯科夫在回应时指出,“德国再次变得危险”,这背后的“再次”一词趣策略,透露出俄罗斯对德国历史上类似行为的深深记忆。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德国曾两度走向极端,给整个欧洲带来了灾难。佩斯科夫显然是在对德国的军事动向表示深切的警惕。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高层的动作也没有停歇。总理默茨不仅在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密切互动,还明确表示要让德国成为“欧洲最强的常规军”。短短几个月内,德国从过去的“谨慎观察者”一跃成为“领头羊”,其军事投入和扩张的步伐也在加快。德国内部更是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防备准备工作。例如,德国民防办公室负责人拉尔夫·蒂斯勒已公开表示,需要迅速升级全国的地堡和避难所,甚至连地铁站、地下车库、商场的地下室等设施也要改造成可防御袭击的地方。
这一切的背后,是德国对自己安全环境的不满,尤其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下,德国显然认为自己需要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这种改变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政治背景:自2025年默茨上台后,德国开始大幅提升军事开支,强化军备建设,并通过修改《基本法》来放宽财政限制,借钱用于扩充军备。而德国的目标,已不仅仅是“自保”,更希望在欧洲的安全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德国并不是孤立行动的。从德国在立陶宛部署5000人装甲旅,到即将部署的堤丰导弹系统,德国的军事扩张野心已逐渐浮出水面。而这些堤丰导弹系统的射程可以达到2000公里,足以打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显然,德国的行动已不再是防守性质,而是带有强烈威胁意味的进攻性部署。与此同时,其他欧洲国家也开始加大军事投入。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将投入150亿英镑增强核威慑能力,并计划建造12艘攻击型核潜艇。荷兰也开始为北约的战时运输做好后勤准备,连欧盟都推出了价值8000亿欧元的军备重整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前打造一支能令俄罗斯“望而生畏”的强大欧洲军队。
德国、英国、荷兰以及欧盟在军事上的集体行动,表明了欧洲国家在面对俄罗斯威胁时的团结和决心。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而是希望在全球军事格局中重新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和控制权。欧洲不再只是被动的受害者,而是越来越多地主动在战略布局中发挥作用。
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的言辞,显然不是一种情绪化的反应,而是整个欧洲在面对俄罗斯日益强硬的军事态势下所做出的战略调整。俄罗斯也毫不含糊地回应,指责德国正在走上过去两次崩溃的道路。俄罗斯的底线很明确:如果德国仅仅通过外交手段支持乌克兰,俄罗斯可以容忍,但如果德国真以远程打击俄罗斯为目标,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种局势下,双方的理解已陷入严重误解。北约强调自己是为了防御,俄罗斯却认为它们是在围剿自己。随着德国开始加强军事部署,尤其是在距离俄罗斯边境如此近的地方,德国的举动无疑加剧了俄罗斯的安全焦虑。皮斯托里乌斯的“杀死俄罗斯士兵”言论,也因此成为这场风波的导火索。
纵观这场局势,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皮斯托里乌斯的一句话,而在于北约与俄罗斯之间长期以来不断加深的对立。俄罗斯本曾希望能够融入西方世界,加入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但现实却给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从1999年北约未经联合国批准轰炸南联盟,到近些年的东扩,再到2014年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与西方的裂痕越来越深。德国在这场对抗中的角色变化,意味着俄罗斯已经面临着来自东欧的新战线。
现在,德国与北约的紧张态势与俄罗斯的反应表明,欧洲已经从过去的“和平红利”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充满军事威胁和对抗的时代。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的言论,标志着这一转变的爆发,而这场冲突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战争的阴云是否会再次笼罩欧洲,谁也无法预料。但历史的教训提醒我们,理性与智慧,或许是避免冲突的最后一线希望。
发布于:天津市辉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